第一卷:五言古诗 寻西山隐者不遇

点油灯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1995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timg (3).jpg

唐代丘为

绝顶一茅茨,直上三十里。
扣关无僮仆,窥室唯案几。
若非巾柴车,应是钓秋水
差池不相见,黾勉空仰止。
色新中,松声晚窗里。
及兹契幽绝,自足荡心耳。
虽无宾主意,颇得清净理。
兴尽方下,何必待之子。

译文

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,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。
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,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。
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,一定是到秋碧潭去钓鱼
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,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
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,晚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。
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,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。
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,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
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,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。

注释
茅茨:茅屋。
扣关:敲门。僮仆:指童。
唯案几:只有桌椅茶几,表明居室简陋。
巾柴车:指乘小车出游。
钓秋水:到秋水潭垂钓。
差池:原为参差不齐,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。
黾勉:勉力,尽力。仰止:仰望,仰慕。
“草色”二句: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
“及兹”二句:及兹,来此。契,惬意。荡心耳,涤荡心胸和耳目。一本无此二句。  
“虽无”二句: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,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
兴尽:典出《世说新语》晋王子夜访戴的故事
之子:这个人,这里指隐者。一作“夫子”。

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。诗以“寻西山隐者不遇”为题,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,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,而竟然“不遇”,按照常理,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、惆怅之情。但却出人意料之外,这首诗虽写“不遇”,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;却又借题“不遇”,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,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,更为心满意足。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,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。

文章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转载本站文章时也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同时标明原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