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华:文学不是生活的唯一,不要狭隘地专注于书单

点油灯

尽管余华在《巴黎评论》上给学生推荐了目,但却强调:文学不是生活的唯一,不要狭隘地专注于书单”。

”作访谈“中,他被问到:“为什么了那么长时间才完成了《文城》?”

余华回应,自己这些年经常去国外,尽管不少朋友说应该趁着年轻力壮好好写作,但他喜欢玩乐。“等年老的时候,身体不好了,我哪能到处旅游? 文学不是我的生命中唯一的东西。”

7246b834-3794-4d82-b857-2d69cced5487_副本.jpg

余华和苏童、西川等作家曾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《我在岛屿读书》,分享了不少关于孩子阅读想法

几位作家一直强调孩子要多读经典作品,因为经典是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阅读给挑选出来的。只要这本书还在,还能够流传到今天,那么它肯定就是经典。

余华在节目里分享,儿子小的时候最喜欢的是奥特曼”与《哈利波特》,但看完他推荐的大仲的《基督伯爵》《三个枪手》后惊叹,“原来这世界上还有比《哈利·波特》更精彩的书。”

从大仲马开始,儿子的世界名著阅读之路似乎就被打开了。

余华之后又推荐儿子读狄更斯的《大卫·科波菲尔》,并告诉他,小说讲述了和他那样大小的一个小孩,在19世纪的英国,一个人是怎么闯荡过来的。在小学毕业时,儿子已经将狄更斯的小说读了近一半。

尽管都是世界名著,但余华还是强调孩子阅读这件事要一步一步来。

比如小学生可以读大仲马的书;《红与黑》《包法利夫人》《百年孤独》等到了初中后可以尝试阅读;托尔斯泰、卡夫卡最好等到高中时再读;果戈理适合高中毕业以后再读,因为比较枯燥。

“你要是先给他读陀思妥耶夫斯基,那可能从此以后他就对文学反感了。”余华说道。

读完一本书,并不是一趟阅读之旅的终点。

孩子只要开始阅读,多少都会有所感悟;感悟积累起来,慢慢会形成初步的观点;观点一旦形成,就有分享和表达的冲动。

这时,他需要的是可以分享的伙伴。


文章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转载本站文章时也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同时标明原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