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父屈原

点油灯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1854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渔父屈原翻译及赏析_屈原文言文.jpg

渔父

先秦屈原

  屈原既放,游于江潭,行吟泽畔,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渔父见而问之曰:“子非三闾大夫与?何故至于斯?”屈原曰:“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”

  渔父曰:“圣人不凝滞于物,而能与世推移。世人皆浊,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?众人皆醉,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?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

  屈原曰:“吾闻之,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;安能以身之察察,受物之汶汶者乎?宁赴湘流,葬于江之腹中。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俗之尘埃乎?”

  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,乃歌曰:“沧浪之清兮,可以濯吾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吾足。”遂去,不复与言。


译文
  屈原遭到了放逐,在沅江边上游荡。他沿着江边走边唱,面容憔悴,模样枯瘦。渔父见了向他问道:“您不是三闾大夫么,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?”屈原说:“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(不同流合污),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,因此被放逐。”

  渔父说:“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,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。世上的人都肮脏,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,大都迷醉了,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?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,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?”

  屈原说:“我听说: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,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。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?我宁愿跳到湘江里,葬身在江鱼腹中。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,蒙上世俗的尘埃呢?”

  渔父听了,微微一笑,摇起桨动身离去。唱道:“沧浪之水清又清啊,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;沧浪之水浊又浊啊,可以用来洗我的脚。”便远去了,不再同屈原说话

注释
既:已经,引申为“(在)……之后”。
颜色:脸色。形容:形体容貌。
三闾(lǘ)大夫:掌管楚国王族屈、景、昭三姓事务的官。屈原曾任此职。
是以见放,是:这。以:因为。见:被。
淈(gǔ):搅浑。
餔:吃。糟:酒糟。歠(chuò):饮。醨(lí):薄酒。 成语:哺糟歠醨
高举:高出世俗的行为。在文中与“深思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,有贬意,故译为(在行为上)自命清高。举,举动。
沐:洗头。
浴:洗身,洗澡
察察:皎洁的样子。
汶(mén)汶:污浊。
皓皓: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。
莞尔:微笑的样子。
鼓枻:摇摆着船桨。.鼓:拍打。枻(yì):船桨。
沧浪:水名,汉水的支流,在湖北境内。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。“沧浪之水清兮”四句:这首《沧浪歌》也见于《孟子·离娄上》,二“吾”字皆作“我”字。
濯:洗。
缨:系帽的带子,在颔下打结。
遂去,遂:于是。去:离开。
不复与言,复:再。

关注公众号【趣爸爸】ID:qubaba365,还有更多有意思的故事哦!

文章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转载本站文章时也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,同时标明原作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