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盖弥彰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欲盖弥彰 【拼音】: yù gài mí zhāng【解释】: 盖:遮掩;弥:更加;彰:明显。想掩盖坏事的真相,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欲盖弥彰这句成语是出自“左传”。欲是希望的意思;盖,是掩藏;弥,是更加;彰,是明显;“欲盖弥彰”是指一个人本来想隐藏事实,却反而张扬开来,更加明显。春秋时代,邾国的大夫黑肱,悄悄的将滥邑送给了鲁国,希望鲁国能给予他政治上的庇护。鲁国答应了...

有恃无恐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有恃无恐 【拼音】: yǒu shì wú kǒng【解释】: 恃:倚仗,依靠;恐:害怕。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,或毫无顾忌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时,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,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位。鲁僖公二十六年(公元前634年)夏天,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,齐孝公乘人之危,亲率大军,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,去讨伐鲁国。鲁僖公得知消息,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,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、酒食去稿劳齐军。...

热文一鼓作气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一鼓作气 【拼音】: yī gǔ zuò qì【解释】: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时,有一次齐国和鲁国交战。当齐军打过第一通鼓的时候,鲁庄公也要下令擂鼓,准备冲击,但大将军曹判阻止住了。一直等到齐军擂过第三通鼓时,曹判对鲁庄公说:打仗靠的是勇气,第一次击鼓时,士兵的勇气大大振作,第二次就要...

徙宅忘妻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徙宅忘妻 【拼音】: xǐ zhái wàng qī【解释】: 徙:迁移;宅:住所。搬家忘记把妻子带走。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徙宅忘妻”就是搬家(徙宅)时而跋遗忘了妻子,没有让她一块儿迁居,这个人真是糊涂透顶了。  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。有一次他问孔子:“徙宅忘妻,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?”  孔子说:“怎么没有,不算稀奇,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!”  ...

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庆父不死,鲁难未已 【拼音】: qìng fù bù sǐ,lǔ nàn wèi yǐ【解释】: 不杀掉庆父,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。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,就得不到安宁。【成语故事】:  公元前662年,鲁庄公死去。在庄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,公子般当了国君。庄公的异母弟弟庆父,是个贪婪残暴、权欲熏心的人,企图自己成为国君,公子般即位不到两个月,便被他派人杀死。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陈...

分崩离析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分崩离析 【拼音】: fēn bēng lí xī【解释】: 崩:倒塌;析:分开。崩塌解体,四分五裂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分崩离析”这则成语的崩是倒塌;析是分开。形容国家或集团四分五裂,支离破碎,不堪收拾。 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论语.季氏》,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。远人不服,而不能来也。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。  春秋时,鲁国的大夫季康子住在费邑(今山东费县),他虽然名位是...

名正言顺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名正言顺 【拼音】: míng zhèng yán shùn【解释】: 名:名分,名义;顺:合理、顺当。原指名分正当,说话合理。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,道理也说得通。【成语故事】:  公元前501年,五十一岁的孔子当了鲁国的中都宰。孔子做了一年,很有成绩。被提升为管理建设工程的司空;不久,转而为司寇,管司法工作。这样,孔子参与政治的抱负终于实现了。孔子五十六岁那年,又由大司寇,代理相国职务。他...

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杀鸡焉用牛刀 【拼音】: 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【解释】: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杀鸡焉用牛刀”原作“割鸡焉用牛刀”。这个成语,出自《论语·阳货》,又见于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。  春秋末期,孔子的学生子游在鲁国武城县做县官。有一次,孔丘来到武城,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,他微笑了一下,对子游说:“治理武城这个小地方,根本用不...

热文如释重负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如释重负 【拼音】: rú shì zhòng fù【解释】: 释:放下;重负:重担子。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。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如释重负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在解除某种负担后轻松愉快。 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毂梁传.昭公二十九年》,昭公出奔,民如释重负。  公元542年,鲁襄公病死,公子稠继位,史称鲁昭公。当时,鲁国的实际权力,掌握在季孙宿、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...

最近发表

热门文章

热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