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薰一莸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一薰一莸 【拼音】: yī xūn yī yóu【解释】: 薰:香草,比喻善类;莸:臭草,比喻恶物。薰莸混在一起,只闻到臭闻不到香。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时,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:第一个妻子,娶自贾国,没有生子女;另一个妻子,本是他父亲的妾,名叫齐姜,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,还生了个女儿,嫁给秦穆公当了夫人;另外,他又娶了戎国的两个姑娘:大的姓狐,生下公子重耳;小的姓允,生下公...

行将就木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行将就木 【拼音】: xíng jiāng jiù mù【解释】: 行将:将要;木:指棺材。指人寿命已经不长,快要进棺材了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初,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,成为一个大国。当时,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硼姬,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。他听了骊姬的坏话,将太子申生逼死。骊姬还要陷害申生的两个异母兄长公子重耳和夷吾。他俩只得逃走。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,晋兵闻讯而来。蒲城人...

无能为役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无能为役 【拼音】: wú néng wéi yì【解释】: 役:役使。简直连供给他们役使都不配。自谦才干远不能和别人相比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时期,有一年齐项公派兵攻打鲁国,包围了鲁国北部边垂的小城龙地。齐顷公有一位宠信的将领,名叫卢蒲就魁,想争夺战功,就首先去攻击龙地的城门,但龙地的守兵很英勇,经过一番厮杀,把他抓住了。齐顷公非常着急,赶忙派人送信说:你们别杀死卢蒲就魁,我答应不进入龙...

热文三折其肱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三折其肱 【拼音】: sān zhé qí gōng【解释】: 肱:手臂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自能造诣精深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晋国时,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,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;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,要看民众是否支持,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,便将失败无疑。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,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。何况晋定公自己曾...

热文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 【拼音】: pí zhī bù cún,máo jiāng yān fù【解释】: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这则成语的焉是哪儿;将是要;附是依附。皮都不存在了,毛还附在哪里呢?表示根本的、基础的东西没有了,依附在这基础上的东西也无法存在。 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左传.僖公...

刚愎自用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刚愎自用 【拼音】: gāng bì zì yòng【解释】: 愎:任性;刚愎:强硬固执;自用:自以为是。十分固执自信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刚愎自用”成语由“刚愎不仁,未肯用命”变化来,意思是倔强固执,自以为是,听不进别人的意见。语出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。  公元前597年春(春秋时期),楚国打进郑国,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,并苦苦求饶,取得了楚王的同情。当年夏,晋国派军...

董狐之笔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董狐之笔 【拼音】: dǒng hú zhī bǐ【解释】: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,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,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。【成语故事】:  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。  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君,不但幼稚,而且十分骄横。例如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击行人,以此取乐;他的厨子因为煮熊掌煮得不合口味,一生气竟把厨子杀了。国相赵盾,屡次劝谏,只是不听。起初他还嘴上承认错误,...

不辨菽麦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不辨菽麦 【拼音】: bù biàn shū mài【解释】: 菽:豆子。分不清哪是豆子,哪是麦子。形容愚笨无知。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。【成语故事】:  这句成语见于《左传·成公十八年》:“周子有兄而无慧,不能辨菽麦。”  公元573年周历正月初五,晋国的栾书、中行偃派程滑杀死了晋厉公,葬在翼地的东门外边。随后,士鲂等人在京师迎按年仅14岁的周子为国君。当时,晋国的一些贵族为了自己把持朝政...

热文筚路蓝缕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筚路蓝缕 【拼音】: bì lù lán lǚ【解释】: 筚路:柴车;蓝缕:破衣服。驾着简陋的车,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。形容创业的艰苦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时,小小郑国,地处晋、楚两大国之间。北方的晋国和南方的楚国,为了争夺郑国,矛盾很大。郑国既害怕楚国,也不敢得罪晋国,处境十分为难。  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记载:那年春天,楚国攻打郑国,郑国抵挡不住,只得向楚国求和。晋国得到消息,立刻...

中饱私囊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中饱私囊 【拼音】: zhōng bǎo sī náng【解释】: 中饱:从中得利。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。【成语故事】:  春秋后期,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(赵国君王的先人),派税官去收赋税。临行前,税官问赵简子: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?赵简子回答道:不轻不重最好。税收重了,国家富了,但老百姓穷了;税收轻了,老百姓富了,但国家穷了。你们如果没有私心,这件事就可以做得很好。这时,有个叫薄疑的...

最近发表

热门文章

热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