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文描写思乡的诗

1、一声梧叶一声秋,一点芭蕉一点愁,三更归梦三更后。____徐再思《水仙子·夜雨》2、试问岭南应不好,却道:此心安处是吾乡。____苏轼《少年游·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》3、人言落日是天涯,望极天涯不见家。____李觏《乡思》4、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____张九龄《望月怀远》5、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____高适《别董大二首》6、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____杜甫《月夜忆舍弟》7、白日放歌须纵酒,...

热文长相思李白

长相思·其一唐代:李白长相思,在长安。络纬秋啼金井阑,微霜凄凄簟色寒。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。美人如花隔云端!上有青冥之长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。(长天 一作:高天)天长路远魂飞苦,梦魂不到关山难。长相思,摧心肝!译文日日夜夜地思念啊,我思念的人在长安。秋夜里纺织娘在井栏啼鸣,微霜浸透了竹席分外清寒。夜里想她魂欲断,孤灯伴我昏暗暗;卷起窗帘望明月,对月徒然独长叹。如花似玉美人呵,仿佛相隔在云端!上面有长空一片...

热文水调歌头赏析

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赏析 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,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。丙辰,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(公元1076年),当时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做太守,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,直到天亮,于是做了这首《水调歌头》。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,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、亲人千里、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。苏轼一生,推崇儒学、讲究实务为主。但他也“龆龀好道”,中年以后,又曾表示过“归依佛僧”,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。每...

热文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

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。出自唐代李白的《春思》燕草如碧丝,秦桑低绿枝。当君怀归日,是妾断肠时。 春风不相识,何事入罗帏。 译文 燕地小草刚像丝绒一般柔软纤细,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。当你怀念家园盼望归家之日时,我早就因思念你而愁肠百结。春风啊你与我素不相识,为何要吹进罗帐激起我的愁思呢?注释 燕草:指燕地的草。燕,河北省北部一带,此泛指北部边地,征夫所在之处。秦桑:...

热文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
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出自唐代李白的《静夜思》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赏析 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。  诗的前两句,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。一个独处他乡的人,白天奔波忙碌,倒还能冲淡离愁,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,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。何况是在月明之夜,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。“疑是地上霜”中的“疑”字,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,迷...

热文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

唯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出自唐代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二首》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(无改 一作:未改/难改)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半消磨。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,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。我的乡音虽未改变,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。儿童们看见我,没有一个认识的。他们笑着询问: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?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,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...

最近发表

热门文章

热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