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文鞠躬尽瘁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鞠躬尽瘁 【拼音】: jū gōng jìn cuì【解释】: 指恭敬谨慎,竭尽心力。【成语故事】:  东汉末年,刘备三顾茅庐,请诸葛亮出山。此后,诸葛亮全力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,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。不久,刘备病逝,儿子刘禅继位。为了帮助刘禅统一天下,他一面与东吴结盟;一面南征孟获,清除后患;还一面充实军队,准备伐魏。在出兵前,他写了《出师表》给刘禅,详细分析了攻打魏国的道理。最后表示,自己...

热文结草衔环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结草衔环 【拼音】: jié cǎo xián huán【解释】: 结草:把草结成绳子,搭救恩人;衔环:嘴里衔着玉环。旧时比喻感恩报德,至死不忘。【成语故事】:  这句成语是由“结草”和“衔环”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。“结草”见于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魏武子有嬖妾,无子。武子疾,命颗(武子的儿子)曰:‘必嫁是。’疾病,则曰:‘必以为殉。’及卒,颗嫁之,曰:‘疾病则乱,吾从其治也。’及辅氏之役,...

热文好好先生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好好先生 【拼音】: hǎo hǎo xiān shēng【解释】: 与人无争,只求相安无事的人。【成语故事】:  东汉时期,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,很善于识别人才。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,他就装糊涂,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,不管是好是坏,他都回答好。  有一天,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。那人问他身体怎样,一向安好吗?他回答:好。  又有一天,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,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...

热文顾曲周郎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顾曲周郎 【拼音】: gù qǔ zhōu láng【解释】: 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【成语故事】:  这句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。故时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’。”  东汉末年,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,字公瑾,庐江舒县(今安徽舒城)人。他出身士族,少与孙策友善,后归孙策,为建威中郎将,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...

热文方寸已乱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方寸已乱 【拼音】: fāng cùn yǐ luàn【解释】: 心已经乱了。【成语故事】:  东汉末年,刘备因兵败暂时投靠荆州刘表。他听说徐庶很有谋略,便请来做自己的谋士。不久,曹操进攻荆州,刘表病死,刘备向南败走。这时曹操抓了徐庶的母亲。徐庶为了营救母亲,不得不向刘备辞别,去见曹操。临行前,他指着自己的心胸说,本来想和将军共同努力,建立霸业,只是因为老母亲被抓,方寸乱矣(心里乱得很),所...

热文对症下药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对症下药 【拼音】: duì zhèng xià yào【解释】: 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,采取有效的措施。【成语故事】:  华陀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,他精通内、外、妇、儿、针灸各科,医术高明,诊断准确,在我国医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。  华陀给病人诊疗时,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,开出不同的处方。  有一次,州官倪寻和李延一同到华陀那儿看病,两人诉说的病症相同:头痛发热。华陀分别给...

热文赤膊上阵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赤膊上阵 【拼音】: chì bó shàng zhèn【解释】: 光着膀子上阵。比喻亲身上场,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。【成语故事】:  赤膊,不穿衣甲。比喻作战毫无掩护或不讲策略。  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九回:许褚性起,飞回阵中,却了盔甲,浑身筋突,赤体提刀,翻身上马。来与马超决战。  东汉末年,朝政腐败,军阀割据,互相攻伐。割据凉州军阀马腾,被曹操杀掉。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,与西凉太守韩遂联...

热文沧海桑田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沧海桑田 【拼音】: cāng hǎi sāng tián【解释】: 桑田:农田。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【成语故事】: 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,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。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,千百年的过去了,长得仍如十八九岁的姑娘,头顶盘着发鬓,秀发垂至腰际,身上的衣服光彩夺目,大家举杯欢宴、麻姑说: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,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。...

热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 【拼音】: bù rù hǔ xué,bù dé hǔ zǐ【解释】: 不进老虎洞,就不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。【成语故事】:  公元73年,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,四十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。在这次征伐中,班超立了战功,深受窦固赏识。不久,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询一起出使西域。 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,首先来到鄯善国。国王开始对他们很...

热文博而不精的故事

【成语】: 博而不精 【拼音】: bó ér bù jīng【解释】: 形容学识丰富,但不精深。【成语故事】:  “博而不精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 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后汉书.马融传》,贾君精而不博,郑君博而不精,即精即博,吾何加焉?  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兴,以研究《左氏春秋》着称于世。他的儿子郑众,十二岁时就跟父亲学习这部经学著作。后来,郑众还学习了《周易》,《毛诗》,《周礼》等经学著作...

最近发表

热门文章

热评文章